羊城晚報記者陳曉璇林世寧
  “人比人,氣死人!”這說的正是當下廣州市教師“同城不同酬”、“同工不同酬”的現實問題。
  今天是教師節,羊城晚報記者調查了廣州城區中小學教師的收入待遇現狀,發現在不同區縣財政的支持下,相同學歷、級別、教齡的教師待遇存在較大差別,有的甚至月收入相差上千元。而在高校,也因為專業的不同,收入有高低之分。
  1
  同城不同酬教育強區教師工資卻低
  最先在論壇上吐槽的是一位廣州的高中老師,在省屬學校工作,每個月所有收入加起來不過5000元。而讓他有些不平衡的是,同一級別的市屬學校、區屬學校的教師收入比他高得多。“聽說天河區的高級能拿17000元,我連零頭都沒有,實在太失落了。”
  省屬學校教師工資真的這麼低嗎?記者採訪了某省屬學校老師,得到了證實。這位老師是副高職稱,有7年教齡,每個月稅前工資為10000元。
  但一位市屬學校有15年教齡的老師說,她的工資也不高,她是中級職稱,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是6000元左右,外加1000多元公積金、幾百元住房補貼。“每個月的收入都會有變化,但都有些慘不忍睹,不過還有比我更低的。”
  而區屬學校之間也有很大的差距。在民間流傳著一個廣州教師“富豪排行榜”,前五名的排序大概如下:蘿崗區、黃埔區、番禺區、南沙區、天河區。而作為教育強區的越秀區、荔灣區反而是墊底的。
  有一位越秀區的老師自曝家底:“我12年教齡,本科文學學士,聘上高級職稱了,但不包公積金拿到手只有4000元出頭。”
  與此相反的是,有位在天河區上班的普通老師說,他每個月能拿到1萬元;有位黃埔區的老師說他月薪為1.2萬元左右,年薪大概是15萬元。而他同時爆料,蘿崗區的老師平均工資都是在1.2萬元以上的。
  “為什麼我們教同樣的課程,但因為在不同的區域,差別就這麼大呢?”有位越秀區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質疑,越秀區名校那麼多,每年的擇校費那麼高,但為什麼老師的收入卻這麼低呢?
  2
  工資差距探因區縣財政支持力度不同
  記者拿到了一份廣州市市屬義務教育學校在職人員績效工資水平測算表,發現學校人員主要分為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三種,而老師基本上都是屬於專業技術人員,被分成13級,績效工資包含獎勵性績效工資,最高是一級(正高級)8860元,最低是13級(員級)4480元。
  據瞭解,各個區的教師績效工資也是被分成多個等級來衡量的。據業內人士分析,之所以老師在不同區域,收入存在較大的差距,原因是義務教育階段主要是由區縣財政支撐,而由於各個區的經濟條件有所差異,所以導致教師的收入也不同。
  “我們也怪不得區政府,可能我們區教師收入的支出已經占了全區財政的三分之一,但對蘿崗區而言,可能他們的教師收入支出就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荔灣區某公辦學校老師說。
  海珠區某公辦學校校長認為,教師“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是客觀造成的,有差別是正常的,各區公務員的收入也可能有類似的差異。但其實義務教育又應該不存在差異的,因為這與教師的貢獻不成正比。
  “目前國內教師的收入是因為職稱和地域拉開差距的。”該校長指出,在國外的學校是沒有職稱之分的,他們只看學歷、教齡,這樣才比較合理。
  越秀區某學校校長也認為,各區教師的收入應該不能有差異,應該由市財政制定統一的標準,其他再由各個區去幫補。
  3
  高校也有差異理科教師收入高過文科
  記者調查發現,高校教師收入個體間也有較大差距,而且理工類院系的教師收入普遍高於文科類院系收入。
  據瞭解,高校教師收入由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組成,其中固定工資由財政工資和校內津貼兩部分組成,財政工資與同級別的公務員工資基本相當,而校內工資和績效工資則因學校、院系不同而有較大差距。
  一位省屬高校文科類專業的資深教授M告訴記者,其每個月的績效工資約7000元,校內工資為1000多元,每個月扣除保險等固定開支後,實際到手現金不到5000元。而在部分高校,講師的工資就已經能達到這一標準,W是某部屬院校剛入職兩年的講師,前不久他開具的收入證明上,月收入為9000多元。
  對高校教師而言,每年發放一次的績效工資可能會遠超固定工資,績效工資按照課時、科研成果等計算,不同學校的考核辦法有所區別,如有的高校只對國家級期刊發表的文章計分,而有的高校對稍差一些的期刊也會計分。按照每年學校實際運轉情況,每課時所對應的績效工資也會有所差異,如教授M所在的高校,有時課時費可達100多元,而有時只有50元左右,與此相對應,他最高年收入可達20多萬元,而最低也可能只有15萬元左右。
  相對於工資而言,大學教師還有一部分可支配現金來源於科研經費,科研經費中的勞務費、會議費、學術交流費等都由項目負責人支配,不排除部分項目負責人從中牟利的可能。而且,理工類的科研項目經費平均額度遠高於文史類項目,而且理工類院系有更多的機會通過科研創收,所以通常,理工類院系教師的收入都會高於文科院系。
  另據瞭解,部分高校鼓勵教師開辦公司,對自己的科研成果進行轉化,而不少老師也藉此獲得了豐厚的收入。
  在高校內,行政人員的收入一般都低於同級別的教師,而且差距較大,如在某部屬院校工作的普通行政人員C每月稅前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
  客觀而言,高校教師是一份“錢景”不錯的工作,但工作壓力也普遍比較大,近年來,各高校對於科研成果的考核日趨嚴格,類似於“非升即走”的要求讓不少年輕教師頗為焦慮。
  陳曉璇、林世寧  (原標題:廣州教師同城同工不同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54ollgj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